如何写晋升材料
如何写晋升材料
上次记录
https://hr.intsig.net/level/promoting/self-evaluate-detail?apply_id=1005&bid=37&message_proxy_id=770445&message_type=2&uid=717
亮点:
评委1:
- 完成重要的大文件同步方案设计和实现。用户体验与竞品相当。 评委2: 文档共享和同步属于比较复杂的业务,作为主要的业务负责人,做了较完善的方案设计,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风险评估,也推进了项目及时上线 评委3: 能独立设计、开发较复杂项目,并推动项目完成
待提升项:
评委1:
- 在技术选型过程中,应深入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尤其是在那些已有成熟成功案例的技术领域。
- 需要对技术选型对业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必要妥协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 技术深度的提升。 评委2: 希望在做方案设计时,能尽可能多做一些可选方案,多调研一些业务的主流技术方案 评委3: 对项目一些风险点或问题还需要更好优化方案,例如共享数据冲突问题
note
来参加晋升的都是精兵强将,但一看晋升材料,你就发现他们的工作看起来没有重点,没有思考,他的活儿彷佛谁都能干,看不出这个人的重要性
不是看你以前有多牛,而是看你未来的可能性。你是否符合这个岗位的能力模型?未来能不能处理这一类的决策?
评审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用这个岗位的思路,来分析岗位工作。所以,拿出一份扎实的未来计划,体现成熟的思考框架,是拉开你和候选人差距的关键。
目标分析、问题定义、行动计划。按照这三个方向写写竞聘材料,就是在向评审官证明:我不仅过去干得好,还能拿出一个小方案,未来的工作自己也能胜任。
想要汇报有逻辑,要的不是你思考的逻辑,而是领导接受信息的逻辑,或者说是所有用户接受信息的逻辑。
行动+观点+事实。一个问题,每个人思考的逻辑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用户接受信息的逻辑可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这是一个万能框架。
职场写作,最好能让你的读者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三个层次。至于这三个层次具体是什么,他可以下一步再看。结构本身,也是信息含量。(思考框架)
抓关键事件,能不能找出 1-2 件事,体现出你的独特价值(比如本身影响力很大的项目,或者是领导最重视的事),相当于让你的排序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职级评估标准主要由责任、价值和能力三个维度构成。以责任为基点(做什么),支撑能力建设(怎么做),引导价值创造(做成了什么),三者环环相扣。评估时,在岗位责任范围框架内,重点考察价值交付,确保产出和导向正确;同时基于能力判断,验证其实现路径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点:讲清楚项目难点
- 记得要讲一下业务框架,也就是说,这是件什么事。
- 把项目的难点提炼出来,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下
- 难点应该怎么讲呢?核心是呈现客观信息(指标、遗留问题、资源有限、)
第二点:不要把团队的成绩说成自己的
- 体现个体在其中的成绩和价值
- 在讲述项目之前,明确的告知自己的位置。比如,整个项目的主R,还是S;或者是某条支线的主R
- 阐述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上
第三点:不要踩其他业务,来反衬自己。如果有实力有产出,那么就自信又客观的拿出来,甩在评委脸上走人,那多酷。
大道至简:这里的概述其实就是当你要开始长篇大论前,请先用一分钟总结下你都干了些什么,让人有个总体的认知
归因:也就是这个结果和你个人的关系,因为这里我们说的是个人述职,既然说业务结果如果能很清晰的说出这个结果跟个人的关系,那自然是很好的
不要省略思考过程、资源的权衡过程。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盘一盘当前的形式以及手上的资源情况,然后给出一个最适合的ROI解决方案;这个权衡的过程其实就是解题思考,需要思考人力资源、机器资源、资金情况以及组织情况。所有的权衡过程都贯穿成一个解题路径,把这些所有的思考和权衡过程写出来。
不要盲目追求高可用、高性能、高扩展,所谓的三高一定是在有被需要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的。
面向未来的架构设计:技术目标说白了就是着眼眼前,根据眼前的情况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但在设计系统的时候绝对不是着眼当前,设计系统要面向未来
技术深度:其实可以用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壁垒来解释,说到深度是在某个精细化的领域下,通过长时间的沉淀积累或者遇到特殊场景下的复杂问题,总结出一些专属在这个领域场景下的技术方案,我觉得这可以称作为技术深度
当你提出一个领域问题时,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技术专家来说,他无法在短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复杂问题
结果说明 这里的结果逻辑思考路径跟概述里是差不多的,但区别是这里的表达可以更细致一些。譬如业务数据可以把具体的计算公式列出来、AB实验对比的时间维度列出来等等;技术结果可以把概述里面沉淀的平台扩展开来,详细说明下里面的核心模块、扩展性,甚至是横向方面的一些内容都可以,譬如性能、稳定性、安全方面等等。
总结思考本质上和解题思考是前后呼应的,一件事情在一个阶段结束后,一定是有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地方,做的好的大大方方的写出来,特别优秀的数字和战绩完全可以标红加粗,做的不好的也大大方方的写出来,千万不要说今天只有Highlight没有Lowlight,这个是绝不可能的,任何系统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总有问题,只是组织在权衡了利弊后,选择是否要去解决它而已。
可迁移的个人能力: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就是个人成长问题,如果你的系统交给了别人,或者你的业务没有了,那就给呗,没有就没有了,互联网产品的变化本来就是这样瞬息万变的,重点是你在做这个系统的过程中,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成长,是架构设计能力、数据洞察能力还是结构化思考能力,这样的能力提升是伴随着你一生的,是刻在你脑袋里的,没有人可以拿走,这个才是属于你自己真正的财富。前段时间有个同学问我,个人成长都有哪些呢,我大概写几个大家参考下:组织协调能力、数据洞察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复杂系统架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结构化思考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等等,大家可以拿这些能力对照下自己,哪些方面比较弱,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财年目标,今年重点训练哪几个。之前听过一个人,把这种能力定义成叫可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分行业不分工种,每个人在职场都应该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这种底层基础能力,假如哪一天互联网落寞了,换个行业你也可以快速适应下来。
产出
2023 下半年 1. 攻坚项目电子签: 解决一期的体验问题,大幅提升普通签速度 对标竞品完成二期实名签署,签署流程、数据存储安全、合规 2.分享链接优化: 解决用户分享闭环问题。分析、定位问题,完成后台相关API接口速度优化,耗时降低50%+,成功率提升到90%+
2024 一、超级滤镜优化:
- 链路速度提升 40%
- heif格式传输速度验证,编解码速度是主要瓶颈,后续可以自研编码器+ FPGA加速
- 客户端缓存优化,GPU成本降低 22%
二、IT成本优化: OSS对象存储 11W/月 OCR实例下云 9.2W/月 数据库清理 预估20W/月 后续继续推进
三、同步开发流程规范化 完成同步代码一致性 推广个人开发环境使用 推广同步gitlab分支流使用 优化gitlab分支流CI过程
- 团队协作合作共赢:在多个项目中能够秉持团队协作合作共赢,例如存储优化、客户端缓存优化,跨部门沟通、协调资源、推进项目进行
- 敏捷应变:推进验真的新事物的进行,例如gitlab分支流、AI工具的使用,对新事物持开放、学习的态度
2025 一、转Word流程统一 项目进度:安卓 100%、iOS 20% 业务价值:新增文档27万/天
二、AI Reader 项目进度:等待算法引擎更新后发版 个人价值: 主导后台1.0技术方案的制定 AI reader后台组,工作职责分工 跨部门协调算法效果、运维引擎部署细节
三、成本优化 项目进度:已完成 业务价值:降低成本 约120万元
四、团队建设: 成员效率提升: 使用cursor,编程效率提升60%,代码质量提升70% CI/CD优化,添加代码Review,协作效率提升40%,Review速度提升60% 成员责任意识: 通过组织事故复盘2次,引导成员思考,提升小组整体责任意识和响应速度 通过组织小型代码review会议,引导帮助小组成员提升代码质量,达成代码风格共识 竞品调研意识: 在CS水印相机项目中,引导银杰针对今日水印相机进行技术调研,提升技术方案质量 在CS json外挂项目中,引导余一鸣针对稿定进行笔触相关技术调研,优化外挂json的协议结构